新一代人工智能问世加速了人类与机器的互动进程,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一次次地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河南如何赢在AI时代?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对话民生》节目1月16日邀请了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大数据研究院海外华人院士李明和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士办公室孙国英做客直播间,共同探讨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新图景。
阿尔法狗、ChatGPT、AI客服……人工智能开启了科技创新新时代。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明院士在节目中介绍,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基础研究,致力于构建理论框架,推动AI智能的理论创新,它关注于算法设计、智能模型开发以及数据处理等领域;第二个是应用研究,更关注将AI智能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包括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诊断、智能客服等诸多领域。具体到河南,河南有很多人工智能应用的成功案例,比如人工智能为治理黄河提供了特别好的支撑,利用人工智能给黄河做一个大模型,把天气、水文等数据结合起来,预测黄河的径流;再比如甲骨文,总共发现的5000个甲骨文汉字,目前只有1500个被正式破译,还有大部分甲骨文未破译,人工智能大模型就有机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李明院士带领团队目前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应用到癌症治疗免疫治疗中,“例如当前我们进行的AI赋能个体化癌症免疫治疗系统、蛋白质结构预测抗体设计等。”李明院士说。
2023年,随着OPenAI大模型发展,国内“百模大战”如火如荼,百行千业都逐步AI赋能化。河南提前谋划布局,稳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积极筹建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河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可能超越一线城市吗?孙国英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目前爆发式发展态势下,并不是让河南这些传统农业、工业大省与北上广深拉大了距离,对比OpenAI来看,大家都还是小学生,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就看谁最先集齐“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尤其是核心发展的顶尖科学家团队。孙国英表示:“目前河南有了大算力,更有优质生源作为储备人才,再加上李明院士等世界顶尖AI科学家团队,未来可期!”
会自动除草、喷药、采摘的机器人,具有感知、交互和学习能力的无人农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能农机装备……如今,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国际热点,AI农业应用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受到高度关注。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拥有一颗“超级大脑”,点燃智慧农业发展新引擎?李明院士介绍,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有研究组正在做智慧农业,研究组在黑龙江有一大片水稻试验田,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精准施肥,水稻产量增加了20%。李明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通过智能种植、精准施肥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等。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工智能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河南来说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顶尖人才的竞争,实验室还担负着引育创新人才的责任。在引进人才方面,河南不盲目“抢”,不勉强“凑”,突出优势求贤才、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需求找人才。
孙国英介绍,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进行谋划建设的,目前由李明院士这样的世界顶尖AI科学家领衔。“但是我们不只需要顶尖人才,还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来组建团队。”孙国英说。据了解,在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备期间,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借助河南省招才引智大会及线上平台等,向研究院递交了简历。
同时,河南坚持“引育并举”,围绕“需要什么人才”精准育才,充分利用河南高校资源,汇聚优质师资,实施本硕博贯通、学科专业贯通,积极布局“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为智能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